河南开封新闻网

基于供给侧和需求侧需求视角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

邱启程��+袁春新��+唐明霞��+程玉静+顾卫兵

基于供给侧和需求侧需求视角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

摘要: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,供给侧主体通过媒介平台将成果传递给需求侧主体,由此实现成果的社会及经济价值。需求侧主体需求应用具有价值的成果,增加经济收益;供给侧主体需求良好的环境和条件,创造有价值的成果,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效益。满足供给侧和需求侧需求的核心是着力培育政策以及人、财、物等要素资源;加强成果转化服务平台、成果孵化器、中介服务组织等媒介平台建设;推动成果的有效产出、传递和应用。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,着力解决供需信息不对称、体制机制不健全、内外部环境不完善等问题,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产出率和转化效率。

关键词:农业科技成果转化;供给侧改革;需求视角;要素资源配置

中图分类号: S-3文献标志码:

文章编号:1002-1302(2016)08-0005-05

科技成果转化有其自身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,有赖于科技资源网络中多要素的组合、创新链条上多环节的衔接以及服務体系中多元主体的协同[1]。习近平主席指出:“多年来,中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、不顺、不畅的痼疾,其中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,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。就像接力赛一样,第一棒跑到了,下一棒没有人接,或者接了不知道往哪儿跑[2]。”要解决这个问题,就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深化科技体制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破除制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,处理好供给侧和需求侧关系,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,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、经济强、国家强的通道[2],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。2016年中央《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》一号文件指出:“十三五”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,必须用发展新理念破解“三农”新难题,要加大创新驱动力度,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,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,走产出高效、产品安全、资源节约、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[3]。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而言,从研发到转化主要涉及2个主体,即位处供给侧的成果研发主体——科研院所、高等院校等(简称供给侧主体),位处需求侧的成果应用主体——农业企业、托管组织、农民等(简称需求侧主体),这2个主体之间通过媒介平台——成果转化服务平台、成果孵化器、中介服务组织完成成果的传递转化活动(图1)。供给侧改革就是要解决在需求不足表象下的供需错配问题,即供给侧主体研发的成果不一定是成果使用者的需求,需求侧主体需要的成果供给侧主体不一定拿得出来。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实现要素资源的最优配置,有效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质量。

1以企业为代表的成果需求侧主体的需求

农业科技成果使用者和需求侧主体既包括农业企业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、农民经纪人、种养殖大户、农民等传统用户,也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组织、家庭农场、托管组织等新型主体。他们诉求主要是有能解决生产实际存在的问题、成本低、操作性强、最终能带来实实在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成果可用,使成果很快能转化为技术优势、成本优势、生态优势和产品竞争优势。这也是判定一项科研成果是否有实际意义的关键指标。

1.1经济效益最大化是需求侧主体追求的目标

追求利润最大化,经济效益最大化,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利益是需求侧主体追求的目标,也是需求侧主体积极应用农业科技成果的动力所在。需求侧主体应用新成果必须有增加创收、增大利润的空间,应用后使需求侧主体的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、核心竞争力增强。农业科技成果如果无法转化为产品的竞争优势、市场优势,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,也会导致供需两侧的动力无法持续[4]。

1.2着力培育需求侧要素资源

在成果转化过程中,合理配置需求侧要素(如成果资源、人力资源、财力资源、物力资源等),对提高成果转化效率至关重要。

1.2.1加强产品及成果市场调研,择优应用适合需求侧主体的农业科研成果

成果资源是满足需求侧主体需求的核心要素。农业科研成果类型多种多样,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。类型有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模式、新工艺、新材料、新装备,或者是某几种类型组合成的复合型成果;表现形式有专利、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、地方标准、学术论文、品种与品种权、市场准入许可、鉴定成果等。需求侧主体自身的情况也千差万别,如何根[CM(25]据自身的情况找到适宜的农业科研成果就成为关键。如


    本文网址:http://www.afeijie.com/longtingqu/40654.html ,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